京城房企首开股份2017销售滑坡 严调控下如何突围?
2017年,首开股份在营业收入仅300多亿的情况下,喊出了2018年冲千亿的目标,从项目储备来看具备这样的可能性,但能否实现,还要看总体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多倾向于靠高周转迅速扩张规模,各家房企都在拼命扩张、冲刺千亿,争取当上业界龙头,且行业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升,资源也开始向龙头倾斜。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曾经以“小而美”著称的金融街(000402.SZ)是否在战略上有所改变?近日,金融街发布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销售额有所下滑,其未来将何去何从,引发投资者关注。
3月27日,金融街发布了2017年年报,据年报数据显示,全年营业收入255.19亿元,同比增长28.54%,净利润30.06亿元,同比增长7.2%。
虽然业绩总体增长,但金融街2017年房地产销售金额为235.7亿元,不增反降15%。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由2016年的170.9亿元大幅下降至-72.5亿元。
对此,公司曾称:“金融街各项业务仍在稳步增长。报告期内,房产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2.4亿元(结算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7%;物业租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4.8%;物业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0.23%。”
从年报数据看,金融街在重点城市的销售收入已出现下滑。
公司曾提出,战略布局方面要 “深耕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心城市,拓展环五大城市群中心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卫星城/区域”的区域战略。2017年,又新进入了武汉、成都、苏州、佛山、廊坊等共计5 个城市。
但是,公司进入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重点城市销售金额却同比下降30%以上,受此拖累,公司2017年签约销售金额同比下滑14.6%至235.7亿元,其中商业地产同比下滑34.39%至80.7亿元,住宅地产同比微增1.31%至155亿元。而且报告期末公司的预收账款同比减少45.66%至102.12亿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
分析师认为,2017年金融街销售同比下滑,主要受行业调控政策尤其是热点城市限价政策的影响,这些严厉的政策调控拖累了短期销售表现。此外,金融街的结算进度也不及预期,因此预收账款出现大幅下滑。
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出这一数据来看,金融街在2017年确实拿地相对激进,金额215亿元,同比大增153%。
但是,在拿地扩张的同时,金融街另一方面又放缓了新项目的开工节奏。2017年,公司开复工面积为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新开工面积1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
公司的这一举动是为了更多去库存还是先多存储土地?或是由于新开工需要的成本更高?据年报数据来看,2017年存货为628亿元,同比增长11%,2016年这一数字同比下滑13%。但增长的库存主要是储备土地还是半成品房子?则需要更多观察。
在金融街2017年努力扩张意图追赶龙头的同时,其债务也在攀升。金融街控股2017年的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2%,达到915亿元。且据公司公告称,截至2018年2月末,公司累计新增有息负债超过净资产的25%。其中银行借款增加30.58亿元,其他有息负债增加58.10亿元。
另一方面,2017年销售收入的减少,令金融街的现金流净额出现负数,为-72.5亿元,同比大降142%,2016年这一数字为170.9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经营活动现金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行业调控政策影响,公司开发业务销售签约和回款较2016年同期减少,且公司项目投资较2016年同期增加,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2016年同期减少。”
此外,金融街2017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也为-29.3亿元,2016年为-21.9亿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公司年报称,是因为“2017年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获取项目投资较2016年同期增加,导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增加。”
由此看来,金融街受这波严厉调控的影响并不小,造血能力大幅下降,销售没有产生真金白银,大量货款何时能够收回尚不确定。
一边销售受影响,一边又要不断投资拿地追赶同行,金融街近两年的压力较大。
对此,金融街2017年有什么调整?未来能否在龙头挤压下走出自己的新格局?2018年又有何新计划?
据年报显示,2017年金融街先后启动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修订工作,提出了“深耕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心城市,拓展环五大城市群中心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卫星城/区域”的区域战略。此外,金融街同时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已进入城市补充项目资源。
2018年,金融街称,将继续加强项目投资,计划实现项目土地投资权益金额约280 亿元。同时,加大项目开复工力度,计划实现开复工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其中,公司计划实现新开工面积约320万平方米。
2017年,首开股份在营业收入仅300多亿的情况下,喊出了2018年冲千亿的目标,从项目储备来看具备这样的可能性,但能否实现,还要看总体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在当前房地产发展马太效应的驱动下,不当龙头似乎极难生存,因此众多房企更多是高比例举债,加速扩张。从已经发布了年报的上市房企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趋势
2017年,国内房地产企业在高压市场环境下获得了意外的业绩增长,问题是,这种增长势头能否得到延续?A股三大房企的市场布局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答案
近一年来,A股房企中股价涨幅最高的是华业资本,而备受关注的绿地控股和万科A股价不涨反跌。
4月25日,比亚迪汽车强势登陆第十五届北京车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先生、销售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先生以及设计总监艾格先生等高层领导均出席了本次车展。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引领者,比亚迪在本次车展上不负众望,展现出非凡实力。
目前天海投资的资产负债率为85.12%,当当网的资产负债率约为98.45%,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一个简单地小额增持动作,雅戈尔将2017年33亿元的投资损失一举扭转为93亿元的投资收益,相当于用1万元“变出”了126亿元
公司或将获得200亿元重组资金,重组方被视为有“华融系”背景,而华融前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刚被传出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北辰实业在最近几年拿下了不少“地王”,但由于这些地块楼面价已经不低,再加上处在相对严格的调控周期,想要以较高的售价快速周转难度并不小
2017年,首开股份在营业收入仅300多亿的情况下,喊出了2018年冲千亿的目标,从项目储备来看具备这样的可能性,但能否实现,还要看总体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科技企业持续高额投入研发,本应是投资者喜闻乐见的,但如果这种投入相当一部分是以“资本化”形式入账,则需要考量对今后利润的影响
贝达药业大力研发新药的努力无疑是有助于改善对单一核心产品的过度依赖,但大幅增加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研发失败,将被迫一次性计提减值?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华夏幸福在行动。17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幸福 SH,600340)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取得《中标通知书》,确认公司为中山市产业平台(民众园)综合开发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中标单位。
4月16日晚间,深圳惠程(002168)发布了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6亿元,业绩同比增长29倍。从业绩增长原因来看,新增业务发力,同时一季报还预计2018年上半年度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5亿元,2018年公司有望迎来历史最好业绩。
光正集团并购新视界眼科可以快速增强前者的持续盈利能力,但其中存在的关联交易、资金缺口、管理、财务数据存在差异等诸多问题也亟须解决
4月25日,比亚迪汽车强势登陆第十五届北京车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先生、销售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先生以及设计总监艾格先生等高层领导均出席了本次车展。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引领者,比亚迪在本次车展上不负众望,展现出非凡实力。
从摩拜退出,也使得人们认为李斌终于不再求做广,做多,而是更多专注于蔚来汽车的发展,做深做精。其实,一直以来李斌眼光独到,他不仅看项目看得准,还能拉来众多大佬级投资人参与其中
目前天海投资的资产负债率为85.12%,当当网的资产负债率约为98.45%,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一个简单地小额增持动作,雅戈尔将2017年33亿元的投资损失一举扭转为93亿元的投资收益,相当于用1万元“变出”了126亿元
公司或将获得200亿元重组资金,重组方被视为有“华融系”背景,而华融前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刚被传出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北辰实业在最近几年拿下了不少“地王”,但由于这些地块楼面价已经不低,再加上处在相对严格的调控周期,想要以较高的售价快速周转难度并不小
2017年,首开股份在营业收入仅300多亿的情况下,喊出了2018年冲千亿的目标,从项目储备来看具备这样的可能性,但能否实现,还要看总体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科技企业持续高额投入研发,本应是投资者喜闻乐见的,但如果这种投入相当一部分是以“资本化”形式入账,则需要考量对今后利润的影响
贝达药业大力研发新药的努力无疑是有助于改善对单一核心产品的过度依赖,但大幅增加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研发失败,将被迫一次性计提减值?
4月18日的降准超出市场预期,此次降准的量级超过前期,因此,对股债两市均形成利好,这无疑提振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